今日是  

新时代新征程 |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10-2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183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2022年10月16日,金秋北京,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既立足现实的中国,又植根历史的中国,更指引未来的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十个明确”。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十个明确”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十四个坚持”。

“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进展成效,也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突破,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实践篇,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以崭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021年11月,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党的二十大主题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宗明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思想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2022年1月6日,中南海怀仁堂,一个重要会议开了整整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

自2015年起,这样的汇报每年年初都要进行,成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党的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问题。面对党内一度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的问题,面对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上正本清源、一锤定音,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创造性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党的二十大对“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既清晰描绘“时间表”和“路线图”,又创造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现代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拓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重要原则、战略安排,是引领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一程,“四大考验”严峻复杂,“四种危险”尖锐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着深入思考。

2012年11月15日,面对中外记者,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斩钉截铁:“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时,74岁的老人崔荣海挤到人群前面,紧紧地握住总书记的手,难掩激动心情:“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总书记面带笑容、语气坚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正是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由此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朱熹园中,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苏祠里,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莫高窟下,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增强其生命力,使之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的经典名言。

“大同”社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代表着中华儿女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人类美好生活目标,与中华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世界“大同”“天下为公”有异曲同工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文化的理想追求,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和转化,浸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传承中华文化中革故鼎新的智慧之道,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2019年3月,意大利罗马,习近平总书记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临近会见结束,菲科议长问道:“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习近平总书记注视着菲科议长,语气坚定地答道:“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从履新之初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闪耀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广袤中国大地和中华文化沃土,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进道路上,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主办:中共自贡市纪委 自贡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自流井区交通路20号        邮编:643000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网站联系电话:0813-2402767         蜀ICP备17024200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