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牢“制度笼子” 拧紧“责任链条” 着力规范微官“三权力”治理微腐败
2017-06-22
来源:中共自贡市大安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点击量:40
基层微官贪腐,群众感受最直接,其害胜于“虎”。近年来,大安区以压实主体责任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着力规范微官管事、管物、管钱“三权力”,纵深推进“微腐败”治理,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一、强化制度建设,严扎微官“三权力”笼子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切,挖病灶、立规矩、划红线,推动干部用权明晰、群众办事明白、追究责任明了。一是用“科技+”深挖“病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走进直播间等方式,开展纪委书记大下访、《民情日记》大走访、民情中心电话访、党风政风监督员微服访等活动,建立廉情专报、舆情预警、述责述廉等制度,全方位调查民意、收集问题、比对数据,排查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5大类,采用“网上网下”问卷方式,广泛收集“微权力”运行最为突出问题及表现形式,将最为集中的管事、管物、管钱“三权力”作为立项治理重点。二是用清单编织“蚁笼”。针对权力不清、决策随意、监管薄弱等突出问题,围绕惠民政策资金、财务管理、非生产性开支、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三资”管理和公示公开,逐一框定权力事项、厘清权力边界、细化运行流程,建立权力事项、运行流程、服务规范“三张清单”,推行提议、审查、讨论确定、公开、质询答复、建档“六步工作法”,深化会议公开、入户公开、媒体公开,为干部行使“三权”贴上“说明书”,为群众办事提供“明白卡”,促进“三权”在阳光下运行。三是?用“红线”拴住“延长线”。始终坚持挺纪在前,划定“管事、管物、管钱”21个严禁,设置行权风险点、监督点,制定完善大安区不担当不作为、脱贫攻坚等1+X系列问责制度,给干部履职行权划定纪律红线,为权力运行套上“紧箍咒”。
二、强化责任落实,严防微官“三权力”脱轨
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聚焦微官压责任、强激励、严约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支部到党员,确保“三权”运行不脱轨。一是线上线下双监管,督促“微官”扛起责任。聚焦基层站(所)长、院长、校长、科(股)长、村(居)组长(书记、主任)等微官,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量身定制、限时填报“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个人事项报告清单”2项“规定清单”和X项自选清单,让干部知责、明责、亮责。建立“大安区基层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监督平台”,推行线上线下双重监督,发现负面行为,记入“干部廉情档案”,督促整改落实,有效预防有职不尽职、有责不履行。二是正反双向发力,督促“微权”正轨运行。推行村社区干部急难险重任务专项绩效考核,建立待遇正常增长、保险补助、离职保障机制。将“三宽容七区分”细化为“三步七看十一情形”,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全力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出台待岗培训管理办法,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11种人员纳入待岗培训管理,督促干部“不懒政”“不越权”“走正步”。推动群众评微官,率先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调查延伸到村社区,测评结果作为责任追究、综合目标绩效和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2016年以来,兑现村社区考评资金30余万元,问责12个单位、16人。三是条块结合共推进,督促“微事”办实办好。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群众关切问题,推行建账、督账、销账“三色”工作法,按照“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问题谁解决”原则,实行行业主管和属地管理双交办、双考核制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2016年以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572个。把规范微官“三权力”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大牛路沿线“十里清风长廊”,举办“传承良好家风,共建廉洁大安”文艺巡演,让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感受治理成效。
三、强化监督执纪,严惩微官“三权力”任性
紧紧抓住问题解决,利剑高悬、重拳出击、久久为功,以有力的惩治保证微官“三权力”规范运行。一是“零缝隙”监督直抵末梢。深化纪检干部“网格化监督”、纪检机关干部“嵌入式监督”,巡察组“点穴式监督”,对重点单位、村社区和基层站所进行“挂号问诊”。实施动态管理,用白黄橙红“四色卡”对微权力运行进行提示、函询、预警、纠错。依托《盐都问政》《行风热线》《一路好心情》等媒体平台,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村社区监委会、“一站双微”、“互联网+”等作用,创新开展“金桂大妈在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监督力量,及时收集、发现、处置违纪违规问题线索。2016年以来,监督发现问题68个,问责14个单位、21人。二是“零容忍”惩治形成震慑。对“小五长”检控类信访举报件,直报区纪委书记,实行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查核、第一时间公开办理结果。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格责任追究。2016年以来,提醒谈话75人,约谈36人,问责27人,查处“微腐败”案件36起36人次。坚持“一案四查四建”制度,实施“一案双查”7人,配套建立微权力运行制度40余个。实行部门联动、年终普查,对执行不到位、不规范等37个问题予以纠正,确保惩处执行到位。三是“零距离”曝光长筑防线。借助文件、会议、网络点名道姓曝光典型案例,对“微腐败”重大影响案件在案发地召开案情通报会,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例在大安纪检监察网站及时公开,对一般信访举报和谈话函询情况在单位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2016年以来,先后曝光“微腐败”典型案例27起27人次,不断凸显“微腐败”治理工作成效。
主办:中共自贡市纪委 自贡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自流井区汇兴路229号 邮编:643000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网站联系电话:0813-2212832 蜀ICP备17024200号-1 技术支持:自贡市融媒体中心